和孩子一起讀一本無字勝有字的繪本吧!
發布日期:114年 4月 25日 星期五黃筱茵(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
我們常說圖畫書就是文圖交織的藝術,閱讀圖畫書的經驗因此是一種同時理解文字、圖像,與文圖之間互動關係的動態歷程。可是無字圖畫書又該如何閱讀呢?有哪些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故事與作品的內涵?親子共讀時,怎樣一同聆賞一本沒有文字可以唸出來的書本?讓我們一起探索無字圖畫書各種有趣的面向,發掘作者在書頁間埋藏的驚喜與線索,看見閱讀森林裡奇妙的閃耀風景。
是書本也是玩具:小寶貝的遊樂場
無字書型態與趣味各異,有的寶寶書藉由適合嬰幼兒探索的材質、色彩與設計,創造出小寶貝會流連再三的遊樂場。赫威‧托雷(Hervé Tullet)創作的一系列嬰幼兒遊戲書就是當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對運用全身的感官、肌肉與動作來了解世界的嬰幼兒來說,這樣的作品既是書本,也是玩具。《小花園》以摺頁書的形式與醒目的鮮豔色彩和極簡卻富有創意的變化,加上厚塑膠彩色膠片與鏡面紙材質,讓寶寶眼前綻放盛開的花園。這類的遊戲書自然需要家長參與互動,幫助寶寶以各自的方式碰觸與探索面前形形色色的花朵,在遊戲中快樂學習。《來跳吧!》這本摺頁書同樣設計了鏡面材質與各種幾何形狀的鏤空挖洞,寶寶可以跟每一頁裡各種姿態的小人兒一起跳舞,一面用手指觸碰各種形狀的鏤空,一面跟著舞動身體或爬行,進行親密的親子互動時光。
![]() | ![]() |
圖1、圖2 《小花園》(圖片提供:上誼文化) | |
---|---|
![]() | ![]() |
圖3、圖4 《來跳吧!》(圖片提供:上誼文化) |
以色彩與視覺線索串接整個故事
《路邊的小花》是一部情意真摯,在閱讀時引發思考,在閱讀後餘韻無窮的作品。女孩的紅外套與她沿路採集的彩色小花,與周遭黑灰白的街景與人群形成強烈的對比。情節運用類似漫畫的分格推進(也很像電影鏡頭的拍攝),流暢地引導讀者觀察畫面、講述故事。圖像生動細膩,在看似靜態的街景中融入動態的元素(比如鴿子飛動、來來往往人群各有不同神情與姿態、公園裡跑步的人等),我們幾乎可以在觀看畫面時聽見聲音,這也是共讀本書時,可以跟孩子一同進行的想像遊戲。孩子在讀完這本書後,會更細心關注身畔的種種人事物,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故事。這本書也極富哲思,共讀時可以詢問孩子牽動全書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小女孩將手中的小花束獻給公園裡已然逝去的麻雀後,全書開始有了豐富的色彩呢?這不只是如何理解故事的一大關鍵,實際上也是關於生命意義的思索。
![]() | |
---|---|
圖5 《路邊的小花》內頁(圖片提供:格林文化) | |
![]() | |
圖6 《路邊的小花》內頁(圖片提供:格林文化) |
運用書的翻頁與形式特性引導讀者踏進故事裡
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Suzy Lee的作品《海浪》是一部將書本形式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作品。書本以橫幅開展的形式再現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走到海邊的場景。故事的主要角色十分單純,只有小女孩、海浪與海鷗。不過作者卻以這幾個角色∕元素間的交互變換,演繹出音樂般的畫面與趣味橫生的故事。小女孩跟海浪就像在玩,也像不斷互相試探,只見女孩從觀察海浪到逗弄海浪,持續往右頁畫面逼近,海浪也以各種姿態回應女孩。書本的中線就是兩者相遇∕交鋒的位置。女孩一開始僅能待在故事左頁,後來跨越到右頁,也跟海浪玩得不亦樂乎,本書除了運用書本中線,也以大片的白、藍二色象徵女孩與海浪彼此競逐的關係。親子共讀時,可以特別留意作者怎樣用畫筆的渲染與多樣的變化形態捕捉海浪的動感與調皮的模樣。一旁的海鷗更是作品裡重要的存在,反而是媽媽幾乎完全退居一旁,讓孩子自己盡情探索與自然的關係。這本書的共讀更可以延伸到實際帶孩子走到海邊去觀察海水的變化,讓孩子去觀看、去聆聽、去觸摸,細細感受自然界的美好變化。
![]() |
---|
圖7 《海浪》內頁(圖片提供:大塊文化) |
![]() |
圖8 《海浪》內頁(圖片提供:大塊文化) |
前後比對、聯想與觀察
劉旭恭的《愛睡覺的小baby》不用任何文字描述,就讓讀者們驚奇地看見小baby夜裡驚天動地的精采冒險。生活化的場景以及順著一天的時序開展的故事,都讓讀者們一下子就能辨識畫面中出現的主要角色,以及他們正在進行的各種家庭活動。閱讀本書時,家長可以不著痕跡地引導孩子觀察每一頁裡小baby的動態(還有他的好夥伴小熊當時在做什麼呢?),孩子們可以細心比對小baby和家人們同一時間不同的行為,接著再觀察家人們全都進入夢鄉後,小baby爬起來忙些什麼。故事的設定相當巧妙,很適合一邊觀察比較書頁裡的畫面,一邊解讀敘述故事。小baby晚上完成了許多任務,前頁的角色穿著的衣物與房裡的擺設等,都為後文的每項任務埋下有趣的提示種子呢。
![]() |
---|
圖9 《愛睡覺的小baby》內頁(圖片提供:水滴文化) |
![]() |
圖10 《愛睡覺的小baby》內頁(圖片提供:水滴文化) |
![]() |
圖11 《愛睡覺的小baby》內頁(圖片提供:水滴文化) |
約翰‧海爾(John Hare)的經典無字書《校外教學到月球》結合了現實與想像,讓我們參與了一趟奇妙無比的月球校外教學之旅。故事的主意象十分鮮明:黃色的太空校車、孩子們和老師的白色太空裝、地形微微起伏的灰色月球表面。故事襯著黑暗卻璀璨的宇宙星空,靈活切換運鏡視角,讓我們看見小主角神奇的經歷。仔細看看作者如何調度畫面:版權頁延伸的跨頁是全黑的宇宙,太空校車噴出兩道煙柱駛向月球,等他們下車後,又有一個跨頁呈現廣袤的地貌,而老師興高采烈地帶隊,還比手畫腳地解說著。帶孩子共讀時,有不少細節值得留意:包括老師領隊帶著大家往前走時,主角獨自隔著一段距離走在隊伍最後頭,還有他們從太空校車下車後,在地面留下一長串腳印。這些視覺線索其實都與接續的故事情節發展很有關係,甚至暗示了角色的特質與性格,所以這是一本很適合與孩子共同討論的作品。到了校車升空的跨頁,作者用三個分隔畫面表現主角來不及上車的焦急心情與懊惱。全書很精采的亮點就在主角隨身攜帶的蠟筆跟蠟筆牽引出的友誼。讓孩子告訴你主角用蠟筆畫了什麼、做了什麼!彩虹在故事裡象徵了重要的意義喔,所以在共讀時,不妨跟孩子一同選出作品裡重複出現的意象或物件,討論看看如果這個重要的象徵被置換成其他東西,會對這則故事帶來什麼影響。
![]() |
---|
圖12 《校外教學到月球》內頁(圖片提供:小麥田出版) |
![]() |
圖13 《校外教學到月球》內頁(圖片提供:小麥田出版) |
無字圖畫書的世界是探索不盡的花園,創作者把各自不同的心意都放進作品裡了。家長除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孩子閱讀無字書,其實更可以交換平日共讀時的角色,由孩子來主讀∕領讀無字圖畫書。這樣的共讀過程往往會更有趣,因為孩子們會將自己所觀察、感受與想像的一切,都織進正在敘述的故事裡。這樣除了有助於他們連結思考與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親子共讀時光,也讓家長或陪讀的成人更貼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共讀無字圖畫書因此是我們更靠近童年與孩子的珍貴機會,也讓我們更理解時間與歲月的奧秘。
※本文所列圖書之相關書目資訊羅列如下:
1、《小花園》
出版社:上誼文化
作者、繪者:赫威‧托雷(Hervé Tullet)
2、《來跳吧!》(111、113年「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入選圖書)
出版社:上誼文化
作者、繪者:赫威‧托雷(Hervé Tullet)
https://www.pccr.tw/%E6%89%80%E6%9C%89%E6%9B%B8%E7%B1%8D/b6544c9c81374406bc20f4dd
3、《路邊的小花》
出版社:格林文化
作者:強亞‧諾羅森(JonArno Lawson)
繪者: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4、《海浪》(110、112年「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入選圖書)
出版社:大塊文化
文、圖:Suzy Lee
https://www.pccr.tw/%E6%89%80%E6%9C%89%E6%9B%B8%E7%B1%8D/ef009160e0b840889c133cad
5、《愛睡覺的小baby》
出版社:水滴文化
作者、繪者:劉旭恭
6、《校外教學到月球》(112、113年「適合嬰幼兒閱讀之優良圖書」入選圖書)
出版社:小麥田出版
作者、繪者:約翰‧海爾(John Hare)
https://www.pccr.tw/%E6%89%80%E6%9C%89%E6%9B%B8%E7%B1%8D/1015